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青海格尔木地区大气气溶胶分布的飞机观测
王启花, 张鹏亮, 王丽霞, 马学谦, 刘娜, 颜海前, 龚静
干旱气象    2021, 39 (4): 603-609.  
摘要301)      PDF(pc) (4408KB)(1451)    收藏
利用2011年和2013年青海格尔木地区机载DMT仪器观测的气溶胶资料,对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及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。结果表明,格尔木低层主要为局地气溶胶,高层为输入型气溶胶;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升高呈减小趋势,且各高度层气溶胶数浓度均小于500 cm-3;气溶胶粒子有效粒径随高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,3500~5000 m气溶胶有效粒径最大;气溶胶数谱呈多峰分布。对格尔木第1模态(0.1~0.2 μm)、第2模态(0.2~1 μm)和第3模态(1~3 μm)的气溶胶数谱进行对数正态拟合,发现气溶胶数谱谱宽第2模态>第1模态>第3模态,其与北京、天津拟合的谱宽分布特征存在差异;对比格尔木与北京和天津地区相同模态的气溶胶数谱发现,气溶胶第1模态数谱谱宽天津最宽、北京最窄,第2模态格尔木最宽、北京最窄,气溶胶粒子平均粒径在第1模态和第2模态北京均最大,格尔木均最小。
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青海省东部地区云特征参量与降水相关性分析
龚静, 朱世珍, 张鹏亮, 王启花, 王丽霞, 郭三刚, 张博越
干旱气象    2021, 39 (06): 948-956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1)-06-0948
摘要324)   HTML8)    PDF(pc) (4133KB)(1725)    收藏

利用青海省东部地区2018年7—9月、2019年4—9月、2020年4—7月FY-2G卫星反演的云特征参量及地面小时降水数据,分析了云顶高度、云顶温度、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4种云特征参量对降水频率及降水强度的指示性。结果表明:(1)单云特征参量中,云光学厚度对降水频率指示性最强。中雨、大雨频率分别随云顶温度下降、云顶高度及云光学厚度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,而小雨频率随之呈减小趋势。(2)双云特征参量(云光学厚度和云顶温度)对降水频率指示性优于单云特征参量,降水频率随云光学厚度增加及云顶温度下降而增大。当云光学厚度为21~30且云顶温度大于0 ℃时,小雨频率最大。云光学厚度大于40且云顶温度为-45~-31 ℃时,中雨频率最大。云光学厚度大于40且云顶温度小于-45 ℃时,大雨频率最大。(3)三云特征参量(云顶温度、云光学厚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)对降水频率指示性优于单云特征参量,但比双云特征参量降水频率指示性弱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3. 基于SPI的青海省春季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环流诊断
马有绚, 李万志, 王丽霞, 白文蓉, 王紫文
干旱气象    2020, 38 (03): 362-370.  
摘要411)      PDF(pc) (3250KB)(1783)    收藏
利用青海省非常年干旱区39个气象站1981—2017年春季逐月气温、降水资料,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(SPI),探讨青海省不同功能区春季干旱频率、干旱站次比的时空演变特征,并着重分析影响青海省不同功能区春季旱涝分布的环流异常特征。结果表明:春季青海省干旱发生频率在18.9%~40.5%之间,干旱站次比以4.9%·(10 a)-1的速率下降,各功能区均呈现增湿特征,增湿幅度最大的地区为青南牧区,其标准化降水指数(SPI)线性倾向率为0.23·(10 a)-1。春季影响青海省南、北部地区旱涝分布的500 hPa环流系统配置总体一致(偏涝年欧亚中高纬呈“正、负、正”分布形势,中国大部地区形成西低东高的配置,偏旱年相反),但中高纬度极涡强弱对北部地区旱涝分布影响较明显,中低纬度西亚槽对南部地区旱涝形势的影响较大。春季SPI与前冬(前一年12月至当年2月)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存在明显负相关,前冬中东急流指数与SPI的相关性较东亚急流更显著(中东急流指数、东亚急流与SPI相关系数分别为-0.514和-0.332),前冬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若较常年偏南,则次年青海省发生春旱的可能性很大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